“AI行业已悄然进入下半场:上半场比的是技术能力,下半场比的,则是场景穿透力和产业落地力。”——白惠源
近日,浙江大学EMBA教育中心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隆重举行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谢小云、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许翾、管理学院教授寿涌毅、EMBA教育中心主任杜红、副主任王剑等校方领导,以及浙大校友、ELU科技集团创始人兼CEO白惠源共同出席,迎接来自各行各业的2025级新生。
作为刚刚被评选为“浙江省青年科学企业家”的代表,白惠源在演讲中抛出了多个颇具启发性的观点:“具身智能是让模型变成机器人,是让代码走进城市,是让智能真正融入世界”,“看清趋势的人很多,走上路的人很少,走到远方的人更少”。这些金句与观点背后,展现的是一位科学企业家对AI产业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实践智慧。

01
AI下半场:中国具身智能的“并跑”机遇
白惠源在演讲中首先点出了当下AI发展的关键时刻——全球AI竞赛正在经历从大模型参数较量向应用落地价值竞争的根本性转变。今年3月,“具身智能”首次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上升至国家战略,这意味着ELU从2023年开始坚持的技术路径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同。
“如果说2023年是大模型的元年,那么2025年,就是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国家战略的关键之年。”她指出了当前AI发展中的一个“结构性空白”——过于强调AI的“认知力”,却忽视了AI真正缺乏的是“行动力”。而具身智能,恰恰是将AI从“思考者”变为“行动者”的关键路径,让AI从云端走向大地,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世界。

02
从技术到产业:ELU的具身智能实践
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先行者,ELU提出了“一脑多身多场景”的技术架构,通过FORCE系列智能全自动充电机器人得到了充分验证。目前,该产品已在北上广深杭等多个城市规模化部署,稳定运行于园区、商场、停车场等高频场景,服务于千家万户。
白惠源进一步展望:“未来的AI,不是一台机器的智能,而是一整座城市的协同智能。它将重构我们的基础设施、生产组织与社会协作,成为城市运行的新型感知与执行系统。”
这一技术实践不仅体现了ELU的研发实力,更重要的是验证了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可行性,为中国AI产业在全球竞速中构建起具身智能落地的核心壁垒。

03
科学企业家使命:搭建趋势与现实的价值桥梁
对于“浙江省青年科学企业家”这一身份,白惠源有着深刻的理解。她认为,“科学企业家,是在看见趋势与解决现实之间,搭起一座桥”,是既能扎进技术细节,也能理解时代大势的复合型人才。
基于自身的创业实践,她向在场企业家们分享了三个关键词:趋势——决定你是否站在正确的浪头上;场景——决定技术能否落地为真实的价值;耐心——决定你能否穿越周期,跑出长期主义的结果。
“真正能穿越周期、走到终局的,是那些想清楚「为何出发」的人。”白惠源强调,在AI发展的关键时刻,科学企业家有责任用科学的方法、企业家的行动力,为中国AI的发展贡献解法与结构性价值。

这场演讲不仅展现了ELU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与产业洞察,更体现了新一代科学企业家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。在AI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,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“从实验室到国家战略”的价值转化,什么是“从思考者到行动者”的技术跨越。
随着具身智能浪潮的到来,相信以ELU为代表的中国AI企业将在这场全球竞赛中书写出更加精彩的中国篇章。